抓住科技红利股票配资的公司
本周,随着黄仁勋高调宣布“特供版”H20芯片全面恢复对华出口,市场一度弥漫着久旱逢甘霖的乐观情绪。
王煜全在前哨直播中给出一个“反共识”判断:H20解禁并不是个好事。
中国AI、芯片产业正站在最危险的十字路口,肉眼可见的是两个选择:
唾手可得的“降级可用”,还是荆棘丛生的“自主自强”?
它影响的不止准备上市的GPU四小龙,更是我们能否抓住AI产业下一轮浪潮。
本周四直播,王煜全分析了港股上市企业的五大关键赛道,分享了23家公司的研究内容,欢迎加入前哨科技特训营获取。
H20解禁,科技战更加尖锐的信号
首先,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H20解禁意味着什么。
这次并不是中美科技冲突减缓的预演,只是美国过度监管的阶段回调。
原因也很简单,H20芯片并不是多么高端的产品,它本就诞生于美国的算力管制之下,对标上一代H100芯片,在性能削弱的H800之上又做了削弱,:
FP16(半精度)算力: 下降 32%。
HBM(高带宽内存)带宽: 削减了 20%。
NVLink(多卡互联速率): 被大幅限制。
参数可能太难理解,国外分析师做过分析,理论上H100比H20快了6.68倍,考虑到Nvlink等削弱,综合算力可能只有H100的20%左右。
H20这个性能只能说:刚好够用,但绝不先进。
所以美国政府宣布禁止H20时老黄才会反应如此激烈,因为能再砍下去,中国客户一定会买其他企业的产品。
这次突然调转风向解禁H20,有点像20年前,微软默许盗版Windows在中国流行。
盗版Windows用一种“免费但不好用”的策略,成功扼杀了国产操作系统的萌芽。
今天的H20,逻辑如出一辙——它用“可用但非顶尖”的性能,精准卡在中国芯片发展的咽喉。
根据TrendForce预测,到2025年,H20可能占据中国高端GPU市场38%的份额。
这38%的份额,挤占的正是国产GPU“四小龙”——摩尔线程、壁仞科技、沐曦科技、燧原科技——本该拥有的市场空间和试错机会。
为什么美国政府突然转向?这背后其实是科技产业生态一直以来就存在的规律。
理解产业规律,看懂算力时代的阳谋
王煜全过去告诉过大家,科技时代存在着积木式创新的规律,这让产业生态注定会越来越复杂,走向分工合作。
这在高速成长的科技产业都得到验证。
半导体行业早年,AMD创始人曾喊出“真男人就该有自己的晶圆厂(Real men have fabs)”的豪言,追求的是从设计到制造的全包揽。
如今,这早已被证明是低效的。
全球科技产业早已演化为一套精密、高效的协作体系:英伟达、AMD、高通专注于芯片设计(Fabless),将制造环节交给台积电、三星这样的代工巨头(Foundry)。
前哨PPT报告(2023)
这套模式,让每个环节的玩家都能聚焦于自身最擅长的领域,将效率和创新推向极致。它本是全球化的胜利,也是所有科技公司信奉的圭臬。
在这样的产业逻辑下,云巨头们选择“购买”而非“自研”算力,本是最高效、最理性的商业决策。
他们的核心能力是构建云平台、训练大模型、服务亿万用户,而不是从零开始设计和流片一颗GPU。
问题在于,当地缘冲突加剧,这套原本高效的全球协作体系,其关键节点就从“合作的桥梁”变成了“牵制的武器”。
如今H20解禁正是这一“武器化”的体现,它的性能被设定在一个微妙的甜点区:
还够用,让中国公司可以继续依赖成熟的CUDA生态,不必下定决心承受迁移的阵痛和自研的风险,从而放弃建立自己的“根据地”。
不够好,确保中国AI的发展水平永远与世界顶尖保持一个“可控的代差”,无法在根本上形成超越。
这正是王煜全提醒大家:H20解禁不是好消息的原因,我们倡导产业协同,但也必须警惕这些危险的信号。
H20解禁并不意味着科技冲突结束了,而是更加隐秘和尖锐。
破局之路,理解产业竞争的逻辑
中国科技产业该怎么办?砸钱扶持GPU四小龙?推动国产替代,自己禁止H20?
这都不是真正的答案,真正的解还要从产业规律里发现。
“砸钱扶持”是计划经济的思路,无法催生出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;而“一刀切禁止H20”更是自断经脉,会让大量依赖CUDA生态的开发者和应用商瞬间休克。
真正的解,藏在产业规律本身。
既然对手利用“分工协作”的规律给我们设下陷阱,那我们就要用同样的规律,布局未来产业生态,打破今天的限制。
产业生态的竞争不发生在今天,在未来。AI产业的未来战场就是“推理”。
2000年,中国看到互联网的重要性,持续布局的网络基建成就了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的变革。
2009年,手机、电子产业崛起,配合一系列产业支持,中国电动车产业才走向今天的繁荣。
站在当下,面对英伟达的CUDA生态,AI产业当前格局,我们也要看得更远才能抓住竞争的转折点。
王煜全告诉大家,大模型训练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英伟达的绝对主场,中国产业真正要关注的是应用爆发创造的推理市场。
这里更为早期,也尚未定型,为国产GPU提供了一个非对称作战的场地。
本次直播中还分享了具有爆发潜力的AI赛道;
港股电动车、芯片半导体、生物医药企业分析;
23家港股科技企业研究资料。
欢迎现在加入前哨科技特训营获取。
↓点击报名, 先人一步,领先一路
实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